根據一份名為《普及體育顧問研究-香港巿民參與體能活動模式》的調查報告,緩步跑是港人最常參與的體育活動(13.8%),當中又以 7 至 12 歲、20 至 39 歲和 40 至 59 歲三個組別的參與率較高,分別為 14.2%、15.6% 及 15.3%。
Ng 與 Lonsdale(2010)指出,自 1980 年代起,眾多有關人為何參與跑步運動的研究顯示,參與者主要有五個明顯的動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因素、成就,和樂趣。Curtis 與 McTeer(1981)的研究發現,大部分馬拉松長跑參與者最初開始跑步訓練的原因都是為了促進身體和心理健康,後來才為了個人的成就和額外的挑戰而參加馬拉松長跑。Ogles 與 Masters(2000)則發現年長的跑手(50 歲或以上)較著重健康、體重控制、人生意義,和與其他人交往而參與跑步;年青的跑手則較著重達成個人目標而參與跑步。
由此可見,跑步參與者都可能為著不同的緣故而加入跑步的行列,不過健康似乎都是他們最初參與跑步訓練的主要原因。而且,不少參與者亦隨著身體素質得到改善而進一步參與更具挑戰的跑步訓練(如馬拉松長跑)。因此,初學者應以「促進健康和提高體適能」作為起點,待健康和體適能得到改善後,便可以考慮繼續達成更高的個人目標和迎接更大的挑戰。
跑步訓練傳統上都是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傳授,不過三者其實都應該建基於「運動科學」的知識上,絕不能人云亦云,否則不但難以達至預期的效果,甚至有機會做成種種的跑步受傷。總之,任何運動訓練都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必須在運動科學的基礎上,再整合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去完善技術和編寫適合自己或個別運動員的訓練計劃。
![]() |
|
![]() |
Curtis, J. and Mcteer, W. (1981, January). The motivation for running. Canadian Runner, 18-19.
Ng, J., and Lonsdale, C. (2010). Motivation and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Marathons. In B. Fong and H. O. Wai (Eds.), Marathon in Hong Kong: Challenges and Health, pp 209-226.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Ogles, B. M., and Masters, K. S. (2000). Older vs. younger adult male marathon runners: Participative motives and training habit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3(2), 130-143.
體育委員會轄下的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2009):「普及體育顧問研究-香港市民參與體能活動模式」報告撮要。香港。
最後更新日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