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joint 或 articulation)是骨與骨連結的地方,由結締組織完成連結的任務。

關節的分類

按關節的可活動程度,可分為不動關節(immovable joint 或 synarthroses),微動關節(slightly-movable joint 或 amphiarthroses)及動關節(movable joint 或 diarthroses)。人體大部分的關節都屬於活動關節。

按關節的結構分類,可分為纖維性關節(fibrous joints)、軟骨性關節(cartilaginous joints)及滑膜性關節(synovial joints)。

活動(滑膜性)關節的分類

滑動關節(gliding joint)

關節面的曲度很小,接近平面,所以又稱平面關節(plane joint)。由於關節囊緊張而堅固,所以運動幅度極小,只能作微小回旋和滑動。

例:手掌掌骨間關節、肩鎖關節。

鉸鏈關節(亦作屈戌關節,hinge joint)

又稱屈戍關節,一骨凸起的部分嵌在另一骨凹陷的部分,只能作單一平面的屈、伸運動,仿如門鉸的操作一樣。

例:膝關節、肘關節。

車軸關節(亦作樞軸關節,pivot joint)

關節頭呈圓柱狀,關節窩呈環狀,環的小部分是骨,大部分是韌帶組成,關節頭繞本身的垂直在環內回旋。

例:頸部第一及第二節脊椎間關節、橈骨和尺骨近側的關節。

橢圓關節(ellipsoidal 或 condyloid joint)

由兩個分別是凸和凹的橢圓型關節面組成,可作前後和左右的運動。

例:手腕的旋轉關節、指關節。

鞍狀關節(saddle joint)

兩個關節面均呈馬鞍型,彼此成十字形交叉接合,每一骨的關節面既是關節頭,又是關節窩,可作屈、伸、內收、外展和環轉動作,比橢圓型關節的活動能力大。

例:大拇指關節。

球窩關節(亦作杵臼關節,ball-and-socket joint)

關節頭呈球狀,另一骨的關節面呈窩狀,包裹著關節頭的一部分(球面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一左右)。因此關節頭與關節窩只是鬆弛地連接,能作屈、伸、內收、外展、環轉和旋轉運動,是活動性最大的一種關節結構。

例:髖關節、肩關節。

影響關節活動幅度的因素

關節的靈活性和運動幅度主要受下列因素所影響:

骨骼系統

骨的生長

軟骨和韌帶

鍛煉對骨骼系統的影響

肌肉系統

  1. Brewer, S. (2002). 1001 Facts about the Human Body. Great Britain: Dorling Kindersley.

  2. Crocco, J.A. (1977). The Classic Collector's Edition Gray's Anatomy. New York: Bountry Book.

  3. Solomon, E.D., & Davis, P.W. (1983).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Tokyo: CBS College Publishing.

  4. Tortora, G. J., & Anagnostakos, N.P. (1990). Principles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5. 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運動解剖學》編寫組(1984):體育系通用教材: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6. 教育局(2009):體育(香港中學文憑)教材套-人體

  7. 潘震澤(1997):人體生理學圖解與綱要。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8. 黃建民編(1998):人體探秘(趣味自然科學百科)。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最後更新日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