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香港馬拉松已日漸成為香港每年的國際盛事。第一屆的香港國際馬拉松賽事於 1969 年舉行,主要是為了慶祝元朗體育館開幕,當年的參賽者並不多。Hong Kong Distance Runners Club(HKDRC)及 Athletic Veterans of Hong Kong(AVOHK)都曾分別在 1970 年代及 1980 年代舉辦過馬拉松賽事,但參賽者仍然未見踴躍。直至香港業餘田徑總會得到香港渣打銀行的贊助後,參賽者才越來越多,從 1997 年的 1,076 人增加至 2007 年的 43,956 人(Yeung, S.,2010)。根據渣打香港馬拉松官方數字,2012 年的參賽人數更突破了 7 萬大關(見下表)。
隨著參賽人數按年激增,渣打香港馬打松賽事的醫療事故亦有不斷增加的趨勢,2006 年更出現了第一宗死亡事故,死者為一名 53 歲的哮喘病患者。截至 2018年為止,共有 5宗死亡事故。又以 2007 年為例,共有 6,249 人次尋求醫療援助,主要都是接受肌肉按摩(5,759 人次),當中又以馬拉松參賽者佔多數(4,327 人次);十公里及半馬拉松參賽者分別為 184 及 1,248 人次。真正要接受急救處理的有 455 人,61%為意外做成的創傷及 15% 為跑步產生的水泡。此外,有 35 人要送院,症狀包括暈眩(21 人)、創傷(3 人)、低血壓(4 人)、手指骨折(1 人)、心口痛(1 人)和頭部創傷(1 人);其中 6 人要留院(Fong, B.,2010a)。
下表根據 2017年 2月 14日及 2018年 1月 24日蘋果日報資料製作:
年度 |
性別 |
年齡 |
事發地點 |
2006 |
男 |
53 |
馬拉松賽事起跑後 13公里 |
2012 |
男 |
26 |
半馬拉松賽事過終點後 40米 |
2015 |
男 |
24 |
10公里賽事終點線前數百米 |
2017 |
女 |
52 |
10公里賽事終點線 前約 300米 |
2018 |
男 |
50 |
10公里賽事起跑後約 6公里 |
香港醫療輔助隊多年來為渣打香港馬拉松賽事提供急救服務,最初只是在終點範圍工作。隨著參賽人數按年激增,香港醫療輔助隊提供服務的人數亦由 2002 年的不足 200 人增加至 2007 年的 400 人以上(Wai, H. O. 與 Chan, . H.,2010)。除了醫療輔助隊外,特定的崗位還有醫生當席,這都大大減低了需要送往醫院急症室的傷者人數(Fong, B.,2010b)。
|
黃SIR意見 |
總之,要避免比賽中出現醫療事故,預防始終勝於治療,主辦機構固然有責任做好安全措施外,如按賽道的容量限制參賽人數、考慮天氣及環境因素規劃比賽的日期和路線、要求參賽者申報比賽經驗、提供足夠的水站及醫療措施等。參賽者亦應該認真對待比賽,於賽前做足訓練,最好還先作健康檢查,更不要在比賽進行期間隨意在賽道上停留或拍照,並按時補充水分等。其實只要各方面都做好安全措施,就算是對參賽者體力要求甚高的馬拉松長跑,都可以是很安全的跑步活動。
![]() |
|
![]() |
|
![]() |
Fong, B. (2010a). Review of Medical Encounters in the 2007 Hong Kong Marathon. In B. Fong and H. O. Wai (Eds.), Marathon in Hong Kong: Challenges and Health, pp 87-98.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Fong, B. (2010b). Issues of the Marathon: A Review. In B. Fong and H. O. Wai (Eds.), Marathon in Hong Kong: Challenges and Health, pp 9-22.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Wai, H. O. & Chan, M. C. (2010). The Hong Kong Experience: 1997-2009. In B. Fong and H. O. Wai (Eds.), Marathon in Hong Kong: Challenges and Health, pp 31-40.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Yeung, S. (2010). Marathon Running in Hong Kong - A Runner's Perspective. In B. Fong and H. O. Wai (Eds.), Marathon in Hong Kong: Challenges and Health, pp 51-58.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最後更新日期: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