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運動之目的,就是促使人體能夠從平常安靜的狀態,過渡至正式運動時緊張的肌肉活動狀態。熱身運動不足,就會有跑不快、跳不高、擲不遠、動作不協調、反應欠靈敏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肌肉、肌鍵、韌帶等的撕裂及創傷。正式運動前先做熱身運動,就能夠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從而增強身體各器官及系統的活動能力。

進行熱身運動時,應先從一般性準備活動開始,這類活動包括輕鬆的步行、慢跑、跳躍及伸展運動(柔軟體操)等練習。接下來就可以進行專門性的準備活動,這類活動的動作結構、節奏、強度和速度等,都近乎於正式的運動項目。例如:田徑運動員可以在這時做些快跑、試跳、試擲等活動;籃、足球運動員則可做些傳球、運球、射球及戰術運用等練習。熱身完畢後,就可以正式開始練習或比賽。

練習或比賽完畢後,亦千萬不要立刻停止下來,以免出現重力休克(1)的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繼續做些整理運動,如步行或放慢腳步再跑多 2 至 3 分鐘,讓血液循環回復正常後,才真正停止下來。因為跑步後肌肉會變得較為緊張,所以待呼吸順暢後,應該再多做 5 至 10 分鐘的伸展運動,才正式完結一節訓練課。


備註
(1)
跑步時為了把充足的養料及氧氣輸送到正在劇烈運動的下肢,腿及腳部的血管就會盡量舒張,以助血液的暢通。如果跑步完畢後立刻停下來站著不動,由於地心吸力的緣故,血液就會淤集在下肢,使腦部發生貧血(缺氧),因而導致面色蒼白、嘴唇發紫,甚至暈倒,這種現象叫做「重力休克」。正在跑步的時候,因為下肢肌肉韻律性的收縮會不斷擠壓血管壁,將血液擠回心臟,所以不會產生重力休克的現象;要是跑步完畢後立即停下來不動,肌肉韻律性的收縮停止了,便有機會發生重力休克的現象。因此,跑步完畢後,應繼續再慢跑或走多一會,讓血管有足夠的時間作出調整,就不會發生重力休克了。

   美國運動醫學院(2014)亦建議一節運動訓練課應包括以下幾部分:

  1. 熱身運動:最少 5 至 10 分鐘輕鬆至中等強度的心肺及肌肉耐力活動(如步行或緩步跑)。

  2. 身體鍛煉:最少 20 至 60 分鐘有氧、阻力、神經肌動及/或競賽運動項目(由每節 10 分鐘的活動組合而成亦無不可,只要每天能最少累積 20 至 60 分鐘的有氧運動)。

  3. 整理運動:最少 5 至 10 分鐘輕鬆至中等強度的心肺及肌肉耐力活動。

  4. 伸展運動:熱身或整理運動階段後做最少 10 分鐘的伸展運動。

黃SIR意見

初學者或緩步跑參與者主要是進行非競技性的跑步運動,目的通常都是促進健康及增強體適能,進行時的速度或強度一般較低,受傷的機會也較少。況且,剛開始進行跑步練習的人士,體適能往往較差,正式練習跑步的時間也很少超過 20 至 30 分鐘,更未必願意花上太多時間於一節訓練課上,所以熱身活動的時間以 10 分鐘左右為宜。緩步跑的熱身可以從 2 至 3 分鐘的急步行或慢跑開始,接著做幾分鐘的伸展運動(即俗稱的拉筋),然後便可以正式開始跑步練習。體適能得到改善後,如果正式跑步時的速度較高,就最好在熱身階段的伸展運動之後,再做幾次(60 至 100 米左右)速度稍快的步速跑或加速跑,才正式進行跑步練習。不過,就算是經驗豐富的跑步運動員,無論在正式練習或比賽前,都毋須做過多的伸展運動,因為伸展運動只是熱身運動的一個部分,過度伸展的肌肉及軟組織,會降低了腿部著地時儲存位能(potential energy)的能力,反而影響了跑步效能。正確的做法是跑步完畢後再做足夠的伸展運動,以改善身體,特別是下肢的柔軟度。在正式練習或比賽前,應該多做專門性的準備活動

影響跑速的因素

  1.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2014).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 北京體育學院體育衛生教研組(1976):運動生理衛生常識問答,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最後更新日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