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訓練原則(Principle of Periodization)是指把訓練計劃區分為若干個週期和階段來實施。培育運動員並使其達至最佳表現,通常都要用上 6 至 8 年光境(Schmolinsky,1983),所以國際級運動員的訓練計劃甚至可以跨越數年之久。在製定練計劃的時候,長期計劃必須與短期計劃相結合。常用的訓練計劃包括以下的類型:課計劃,小週期計劃,大週期計劃,階段計劃,全年計劃,及四年計劃。當中,以全年計劃最為常用,它以一年作為一個週期,並把全年的訓練週期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假設一年只有一個重大比賽):

  1. 準備階段Pre-competition Phase

  2. 比賽階段Competition Phase

  3. 休整階段Recovery Phase

準備階段及比賽階段的初期,應當強調訓練量(跑的總距離),強度則可以稍為低一些。比賽階段的後期,應強調訓練的質或強度(如速度耐力及加速能力),但求貴精不貴多。在休整階段,運動員只適宜作少量的訓練,好讓機體在生理、心理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等方面得到恢復,為隨後的訓練及比賽做好準備。

在訓練週期內的不同階段,量和質的比重均有所差異;越接近比賽,質比量更為重要。

跑步訓練原則

  1. Fox, E. L., Bowers, R. W., and Foss, M. L. (1993).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th ed.). Dubuque, IA: Wm. C. Brown.

  2. Schmolinsky, G. (1983). Track and Field. Berlin: Sportverlag.

  3. 圖多.博姆帕(1990)。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馬鐵,郭小燕,周豐,馬挺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體育出版社。

最後更新日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