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鈉症(hyponatremia)是體液及電解質失衡的一種症狀,以致血漿內(sodium)的濃度不正常地低於 135 毫摩爾 / 公升的水平(1)。持續的低血鈉水平會影響腦部的滲透壓(osmotic pressure),導致水分急促地湧進腦部,造成腫脹及一系列的神經紊亂(神智不清、昏迷),嚴重者腦幹亦會受到破壞,造成死亡。血鈉的水平下降得越快、越低,死亡風險就越高(Murray,Stofan 與 Eichner,2003)。

當血鈉的水平下降至 125 至 135 毫摩爾 / 公升時,一般並未有明顯的癥狀,有些人會出現不很嚴重的腸胃障礙(如反胃)。當血鈉的水平到達 125 毫摩爾 / 公升或以下時,癥狀會變得明顯及嚴重,如頭痛、嘔吐、氣喘且帶響聲、手腳腫脹、坐立不安、不尋常的疲累、神智不清等(Adrogue 與 Madias,2000)。當血鈉水平進一步下降低於 120 毫摩爾 / 公升時,就會出現呼吸停頓、昏迷、永久性腦部受損,甚至死亡(Murray,Stofan 與 Eichner,2003)。

運動員中出現的低血鈉症,通常是血漿內的水分高於正常水平。當運動員在持續時間長的運動前或進行中喝得太多時,出現低血鈉症的風險就會提高(2)。此外,個子矮少(只要較少的水分就可以稀釋體液)、出汗較多,跑速較慢(運動的時間相對較長)的運動員,出現低血鈉症的風險也較高。

就算是安靜的時候,當飲用的分量高於尿液的最高生產量時,血鈉的濃度就會下降。例如,成人一般可喝進 1.5 公升 / 小時的水分,但尿液的最高生產量只為 1 公升 / 小時。不過,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輕量的過度飲用不會造成低血鈉症,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機會飲用過多的水分,但多餘的水分都會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不過在運動的時候,由於流往腎臟的血量減少,所以尿液的產生亦較安靜時減低了 20 至 60%(Zambraski,1990)。同時,腎臟亦相應地重新吸收水和鈉,於是人體排泄水分的能力便隨之而下降。當喝進的水分遠超於尿液生產及排放的能力時(3),就有機會出現低血鈉症的情況。

體適能水平較高和經過熱適應的運動員,汗液中鈉的濃度會較低(< 40 毫摩爾 / 公升),這都是由於汗腺重新吸收鈉的能力有所提升的緣故。返過來說,這兩方面較差的運動員,從汗液流失鈉的程度就會較高。Montain 等(2001)的研究指出,汗液中帶有較高鈉水平的運動員,就算沒有過度喝進太多水分,在長時間持續運動底下(超過數 9 小時),也較容易出現血鈉水平偏低的情況。他們的計算也顯示,個子較小及女性運動員(通常個子也較男性小),出現低血鈉症的風險也較高。

由於每個人的汗液流失速率不同,所以各人應當喝的分量也有差異。雖然不同的權威組織都曾發出有關水分補充的指引,但都沒有一分提及過運動時要盡量多喝」的建議。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00)建議,就算不覺得口渴,在運動進行中,兒童(體重 40 千克)應每 20 分鐘喝進 150 毫升的水或含鹽的飲品;而青少年(體重 90 千克)則要喝上 250 毫升。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Dietitians of Canada 與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ine(2000)的一份聯合指引就指出,在運動前的 2 小時,應喝進 400 至 600 毫升的水分,在運動進行中,每隔 15 至 20 分鐘,應喝上 200 至 300 毫升的水或運動飲料。National Athletic Training Association(2000)亦建議, 在運動前的 2 至 3 小時,應喝進 500 至 600 毫升的水或運動飲料,運動前的 10 至 20 分鐘,應喝進 200 至 300 毫升;每運動 10 至 20 分鐘,也要喝進 200 至 300 毫升的水分或運動飲料。

當然,以上的數字只能反映運動員的「平均」需要,個人必須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而作適當的調整。在這方面,比較運動前後體重的相差,便可對水分補充的分量提供到一定的數據。


備註
(1)
正常的血鈉水平為 136 至 142 毫摩爾 / 公升(mmol/L)。
(2)
Zehlinger 等(1996)與 Gardner(2002)發現,有些運動員喝進大量的水(1 小時內 3 公升),意圖稀釋尿液中違禁葯物的成分,結果卻出現低血鈉症。
(3) 連續數小時喝進約 1.5 公升 / 小時的水分(Speedy 等,2001;Noakes 等,2001)。

水分補充

  1. Adrogue, H. J., & Madias, N. E. (2000). Hyponatrem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2, 1581-1589.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0). Climatic heat stress and the exercising child and adolescent. Pediatrics, 106, 158-159.

  3.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Dietitians of Canada,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00). Nutrition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100, 1543-1556.

  4. Gardner, J. W. (2002). Fatal water intoxication of an Army trainee during urine drug testing. Military Medicine, 5, 435-437.

  5. Montain, S. J., Sawka, M. N., & Wenger, C. B. (2001). Hyponatremia associated with exercise: risk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Exercise and Sports Science Review, 3, 113-117. 

  6. Murray, B., Stofan, J., & Eichner, E. R. (2003). Hyponatremia in athletes. Sports Science Exchange, 16(1), 1-6.

  7. National Athletic Training Association (2000). Fluid replacement for athletes.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35, 212-224.

  8. Zambraski, E. J. (1990). Renal regulation of fluid homeostasis during exercise. In C. V. Gisolfi and D. R. Lamb (eds.) Perspectives in Exercise Science and Sports Medicine. Vol. 3, Fluid Homeostasis During Exercise. Indianapolis: Benchmark Press, pp. 247-280.

  9. Zehlinger, J., Puterman, C., Ilan, Y., Dann, E. J., Zveibel, F., Shvil, Y., & Galun, E. (1996). Case series: hyponatremia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exercis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311, 86-91.

最後更新日期:2020/04/18